劳动教育如何走深走实?来看烟台的“1+1+X”体系
自2001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立以来,烟台市一直将劳动教育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,在校内外进行技术传授、实践操作、观念渗透等层面的探索。2022年,劳动课程作为必修课列入中小学课程方案后,为了带领学校从自发组织走向区域统筹实施,解决中小学校在落实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大而笼统,课程意识薄弱,区域之间、学校之间发展不均衡等诸多问题,烟台构建起系统的“1+1+X”劳动教育体系,为整体推进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。
一、行政推动“1+1+X”基础保障体系,让劳动教育稳步开展
【资料图】
面对部分学校实施劳动教育的时间不足,学生开展劳动实践的基地不多,师资队伍不专业等问题,烟台强化政策引领,以行政的力量规范区域中小学劳动教育稳步开展。
一是“1+1+X”课时保障,刚性管理劳动时间。2021年,烟台市下发《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》,明确提出“1+X”课时制度,即在落实好学校每周1课时必修课的基础上,合理安排家务劳动和课外校外劳动,作为必修课的补充。《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(2022年版)》颁布后,烟台市规范了劳动周的实施要求,进一步丰富了课时制度,提出了“1+1+X”课时保障,即每周设置1节“劳动”必修课,每学年1个集体劳动周,“X”指每周课外和校外劳动时间(小学1、2年级每周不少于2小时,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)。
▲莱阳市照旺庄初中校内劳动基地
莱山区教育和体育局率先实行了课程表、课程内容双备案,劳动教育进课表、进课堂率达到100%。劳动周实施过程中,强调学校要周密地计划并做好详细的劳动周方案,依托“五一、十一、端午节、寒暑假”等节假日,设置一些跨时空、长周期的劳动主题,引领学生走进社会三百六十行,发现身边的劳动模范,体验或传统或新形态的劳动,在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劳动素养。招远市西苑学校以校内盆景制作、校外桑蚕养殖加工、家务劳动清单、家长进课堂等项目为主体,设计循序渐进、相互关联、互为补充的劳动任务群,统筹考虑时间安排,注重空间衔接,鼓励学生动手做、用脑想、用笔写、用心听,促进其核心素养的发展。
二是“1+1+X”师资保障,推进建设劳动教师队伍。“1+1+X”师资保障,即每所学校成立1个劳动教育课程领导小组(或课程中心),至少培养1名区市级骨干教师,X名专兼职劳动教育指导教师。
由校长或分管校长为组长的课程领导小组,承担起课程规划开发、组织实施、协调管理等方面的责任。骨干教师负责劳动公共课及学校特色课程的开发,X名兼职劳动教育教师,既包括各年级劳动教育必修课教师,还包括专业特长突出的家长、聘请的劳模、行业工匠、非遗传承人等校外社会劳动教育指导人员等,主要负责参与各种劳动教育的组织实施。同时,全市还选聘了60名市级劳动教育兼职教研员,他们在引领执行国家课程计划、加强业务管理、组织教改实验、总结推广经验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,起到了研究、引领、指导、服务的职能作用。这支动手能力强、业务精湛、特色鲜明的专业化劳动教育教师队伍,已成长为烟台劳动课程实施中的中坚力量。牟平第二实验小学校长姜曰美在全省、全国劳动教育现场会作典型经验交流,学校成功承办山东省首届劳动教育现场会,校长成为区域劳动教育中的领军人物。
三是“1+1+X”基地保障,拓宽劳动场域。“1+1+X”基地保障,即每所学校要建设和发挥好至少1处校内劳动基(园)地,至少1处校外挂牌(或协议)劳动实践基地,X处校外“社会实践大课堂”或研学实践基地。
2014年开始,烟台整合各区市社会场馆、博物馆等教育资源开展“社会实践大课堂”活动。每年确立110所左右场馆,建立健全开放共享机制,免费为全市中小学生提供劳动实践服务,惠及全市550所中小学校55.6万中小学生,至今已举行九届。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后,加强劳动教育试点工程遴选了42所中小学校,为每所学校提供10万元经费支持,撬动数百万元资金用于校内劳动教育基地建设。2019年提出了“袖珍菜园”的理念,强化校内劳动基地的开发与建设,让学生不出校门就能开展种植、养殖活动,让“袖珍菜园”成为学生们最开心的观察园、劳作园、研究园。
二、高位架构“1+1+X”支持引领体系,让劳动教育持续推进
烟台市系统设计,整体部署,支持、驱动、引领劳动教育实践与创新,强化教科研对于劳动课程实施的专业支持,激发劳动教育的内生活力。
一是优化“1+1+X”实施路径,提升学生劳动素养。“1+1+X”实施路径,即主抓1个主阵地——课堂教学引领,突出1份劳动清单——课外任务驱动,“X”指抓好多种文化浸润、多彩劳动文化展示。课堂教学的引领点拨,一方面指实施劳动课程的课堂,以《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(2022年版)》的十大任务群为主要教学内容;另一方面指劳动与学科融合的课堂,实现劳动教育的全方位、全学科落实。以烟台市《关于建立中小学生劳动教育清单制度的意见》中的60条劳动清单作引领,培养学生劳动习惯的养成。指导各中小学通过多彩劳动日、劳动实践节、劳动文化墙(室)、劳模事迹报告会等多种劳动文化浸润,让学生经历由量变到质变,由劳动频次增加到观念提升的过程。
二是强化“1+1+X”教研支持,规范劳动课程实施。“1+1+X”教研支持,即各区市每学年举行1次全域性劳动教育推进会议,各学校至少举行1次校级劳动教育专题会议,不定期举办X次劳动教育专题教研活动。各区市劳动教育推进会议已成常态,各具特色的会议报道成为区市借鉴交流的平台。学生劳动成果或工作坊展示成为家长“开放日”的精彩现场,课后服务的重要内容,提升教育社会满意度的“成功秘诀”。各区市、学校每年举办优质课评选、教学大比武、经验交流、课题研究、教研共同体主题论坛等X次专题教研活动,并在实践中提炼形成了参与式、项目式、探究式等五大教学模式,规范了劳动课堂的科学有效实施。
三、科学推进“1+1+X”评价助推体系,让劳动教育百花齐放
“1+1+X”评价助推体系,即每学年至少举行1次劳动实践成果展评,进行1次劳动教育综合考评,每学期进行X次班级日常评价、清单反馈、现场测评等。区别于学科教学的分数评价体系,该体系更为关注市区、学校、学生的劳动实施过程和个性化劳动成果,更为重视学生的发展和进步幅度。
每年一度的校、区、市三级劳动实践成果展评,分为静态的劳动成果展评(个人展示+现场答辩)和动态的劳动技能竞赛(个人技能竞赛和工作坊团队竞赛)两种形式,突出过程性展示与结果性评审,目前已成功举办了七届。综合考评分市对区市、区市对学校、学校对学生三个层面,从2023级开始,将学生家务劳动、社会志愿服务评价达到优秀等级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获评A等级的必要条件,实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等级赋分并计入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总成绩。
▲蓬莱区小门家中学校外劳动基地收获红高粱
中小学每学期要采用劳动任务单、劳动清单、劳动档案袋等工具,结合学生当年的劳动绘本、劳动日志、劳动轶事、星级自评、劳动测试等过程性材料,开展即时评价、周评价、月评价等,为劳动教育综合评定提供素材和参考。
基于基础保障、支持引领、评价助推的“1+1+X”劳动教育体系,烟台市从市域出发,整体规划,整体贯彻,统一要求;从区市、学校入手,工作分线条、分阶段、分层级落实,实现了新时代劳动教育由单一走向整合,由形式走向实质,由经验学习走向科学建设。烟台市2021年6月承办了首届山东省“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研讨会”,7月作为唯一地市级代表在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经验交流会议(临沂)上作典型经验交流,在国内首次构建了“金字塔”式劳动实践课程体系,全国首家研制推出了“劳动实践基地电子版图”,最早提出和推广了学校“袖珍菜园”范式,最早启动了市县骨干教师遴选培养机制。2018年,烟台市还创新举办了国内首个全市多彩实践节,唱响了原创的《世界可以是这样》劳动实践之歌,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。2023年1月,案例“烟台市教育局:‘1+1+X’劳动教育体系让中小学劳动教育走深走实”被省教育厅评为山东省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和制度创新十大典型案例。(来源:《山东教育》(中学))
(原标题:烟台市构建“1+1+X”体系 让劳动教育走深走实)
作者:刘作建、陈少燕、高淑红
编辑:袁琳
审核:周玉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