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想法的作品,大胆的作品,理想主义者的作品_当前视讯
所有作品,都是由表层和象征组合起来的。
(相关资料图)
交流沟通的本质实际上是一种隐喻。
电影相当不错,说一下我看之前与看之后心路的变化:
看之前:国产?(摇摇头)多半哀嚎+文青,没意思不看。但美工做的不错,看一下罢
看之后:我是啥比,搞什么刻板印象,(此处省略4k字)。OK,因为这部作品,我要调整一下我bgm上所有的评分
帕诺夫基斯分析法,图象学、符号学,至少能给我指出个分析的方向。所见即所得、知性文学艺术引入、意识形态分析。
电影侧重的是内容还是形式?是形式(梵高的画作或多或少映射出了这一点,这就是将现有的知识引入到其中,不是没有道理的),以梦境的方式展开这玩意,主人公所有的意向性都会影响这个梦境,这个梦境使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具象化。
剧本这样的处理,不得不让我想起日本的《银河铁道之夜》,不过宫泽贤治厉害的地方在于它既有意向性活动又有反意向性活动。
南河救人当时肯定没想那么多,因为在我们中国的传统中是很看重生命的。
电影在最后,小女孩问“我们还会再见面吗”,南河只是摇摇头。当时我在想苏格拉底的话,死是场无梦的睡眠,还是和想见之人团聚的地方,但电影没有给出这样想法,南河摇摇头只是在说“我们见不到了,因为我已经G了”。南河没有想那么多,他只是想让小女孩活下去。“‘活着’在我们中国人的眼里,不是进攻,不是呐喊,而是忍受”,对南河和更多的中国人来说,“活下去”是绝对价值,任何事都要趋避于它。
活下去又能怎么样,小女孩眼中的现实世界是无情的(电影前期冷暖色调强烈对比,梦境则绚丽多纷以求美好)小丑在引导她,因为“活下去”是绝对正确的事情在南河的眼里,现实是如此的冷酷悲惨,梦又是一朵绚丽的徒花,但不论如何“抛弃幻想,面对现实,准备斗争”
就像《银河铁道之夜》里那句话一样
“幸福究竟是什么?世界上所无人知晓的,但只要朝着正确的方向一直走下去,爬上坡也好,滚下坡也罢,都能一步一步地靠近幸福。”
所以我看完是挺激动的,这是一部客观上相当能打的作品,放到国际上去也完全不成问题。
但是当我知道它在国内如此地有争议,我是伤心的,我反复推敲它的剧本,在这种很受时间限制的环境下,要把这么多东西放入一个篇幅不长的故事里,是相当困难的一件事。所以,要考虑设定上逻辑合理性,又要考虑时间的问题,麻烦,但是最后剧本写的不错,厉害
审美需要用将来的时间来累积
这是我看到的最“印象派”的一部作品
厉害厉害,属实佩服
如果能参与制作这部作品一定是一件幸福的事情